手机版 |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颜色:

艺术教学接“地气”——“90后”毕业生作品的艺术思考

2013-10-23 23:51:26

来源: 千艺网 作者: 木木

    毕业展海报


    《矩步方行》



      远离市中心、稍显冷清的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相思湖新校区近日热闹起来。2013年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毕业展拉开大幕,多媒体、电脑绘画、插图三个不同专业方向的优秀毕业作品在这里集结亮相。走进展厅,人们发现,众多“接地气”、“实用”的作品呈现在展厅各个角落。这些作品来源于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取材于日常所见所闻。美术学院院长雷务武赞道:“在这些作品中,我们既可以看到中国传统的现代表现方式,也可以看到世界经典经验的成功吸收,还可以看到许多新的实验技术在创造中凸显特殊的视觉效果……”

      选择小众还是大众

      在多媒体毕业作品展示厅里,学生们把自己对生活的感受融入一件件设计作品里。

      大一的立体方格“欢”、大二的“争”、大三的“奋”、大四的“惜”……一个个矩形纸盒,经过错落有致的排列,透过平面的立体投现出来。这组作品名为《矩形方步》,作者黄钦登告诉记者,中国人做人讲究内方外圆,在学校里我个人偏向于方,在方格里有我在母校的记忆,有同学灿烂的欢笑,有母校魅力的身影,我更多传达的是自己在学校里的生活记录。

      高才生梁嫣然的作品《少年冒险奇遇记》,是一幅招贴画形式的绘画。招贴画是户外广告的主要形式,画中体现了积极勇敢、拼搏向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冒险精神,表达出激励向上的元素。“很多同学不愿意画得太商业,认为艺术和商业不能扯到一起,扯到一起就俗气了。我认为,艺术虽然不一定需要商业化、市场化,但是市场是对艺术的评价手段之一。”

      取名于《24格》的作品是黄祖川、徐辉耀花了两个月时间打造的艺术作品,曾经仰望的超级英雄、NBA球星,可以超越现实和作者一起出现在“24格”影像中,圆自己的明星梦。

      谈到作品“接地气”的问题,黄祖川觉得,美术学院在这方面主张让学生自由发挥。但是,我们和外界是一个整体,完全孤芳自赏也不现实,所以要和社会接轨。这其实是一个选择小众还是大众的问题。冯小刚的《1942》有人很喜欢,但是喜欢的人决定不了大众的接受程度。

      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多媒体艺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产生更多的视觉形式以感染民众。不管如何渗透,艺术的初始还是要回归自然,为传统绘画创作提供新的视觉形象,使创作呈现多元化。正如雷务武所说,美术院校在教学与创作上要立足本土与容纳世界的多元文化和多样技艺综合发展。

      目前,基础扎实、理论深厚、知识全面成为“学院派”人才的优势,但动手能力弱、实战经验匮乏也成为他们明显的硬伤。

      “我们多媒体专业设立在美术学院,老师的初衷是希望我们做出来的影视和设计多一些美学的东西,而不是一个只懂技术的工人。”黄钦登是一个有悟性的艺术生。

      “任何事物都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发展。面对社会,研究市场需求,在继承传统教学中加入对当下具体情况的思考,对美术史上成功范例进行有的放矢的研究。不是背离传统,而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硕士生导师郑万林教授如是说。

      依托企业办学,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课程设置体现明确的职业特色和就业方向。同时考虑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与专业技能的提高,建立实践基地,让学生在校期间就熟悉公司运作方式和作品创作流程,同时通过实际项目的设计制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校企无缝对接。注重校企结合,与电视台和美术出版社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机会,使专业始终保持与行业潮流同步,帮助学生在大学阶段更好地定位个人职业发展方向,一直是美术学院教学的追求。

      正如黄钦登所说,这次毕业展检测了4年的教学效果,它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起点。


  • 扫描上面二维码 加小编微信
  • “千艺书画投资” 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返回栏目首页
标签: 艺术 教学 地气 毕业生 作品 思考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 黄宾虹:我不负墨,墨将许我
  • 下一篇 中国文化要善于走出去
发标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
暂时还没有任何评论

热门推荐

推荐作品

精彩图片

最新文章

推荐艺术家

48小时热文排行